(文、圖/蔡嘉信)

這次和社區營造學會來到高樹大埔社區,拜訪的是「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」(以下簡稱大埔合作社)的鍾秋香(以下稱鍾 姐)。此次看的重點放在「五口井」。這 五口井,是去年八八風災後鍾姐向行政院陳情,獲得專案補助款而做的。這筆專款共1250萬,要造五口井,換算成每一口井的造價,即為250萬。以下內容主 要整理自鍾姐現場的談話,整段搬進來的談話內容,是想保留她的說法跟口氣,讓大家也有機會聽聽來自重建現場的聲音。


五口井,是在完成一種產業。
鍾姐說做這五口井,就是要完成一種產業。在她看來,水井已經不只是滿足農田灌溉的傳統功能而已,在大埔這裡還要與休閒產業做雙重結合。她說:

高 樹鄉的產業主要就是農業,沒有水就沒有農業。除了顧農業,也要顧觀光產業。現在的產業發展離不開觀光。在八八風災之前,高樹的觀光是依附在茂林、六龜跟 三地門,我們這裡是過路景點,我們這裡是「順便的」,我們都說我們賺的是「順便錢」。八八之後,茂林沒了、六龜沒了、三地門沒了,幾乎沒有遊覽車上來,怎 麼辦?那就必須創造屬於自己的景點,這個景點議題要夠強,儘管我們還不夠成為一個long stay的行程,可是我們可以來安排一天行程,未來我們希望可以以社區參訪或學校校外觀摩等方式經營社區見學。

我們用這五口井去串連三個社區(你看得到的是三個社區,其實受益的是五個社區,包括高樹三百多公頃的農田在內),這水井除了救災以外,還能結合我們的觀光 路線,像五號井那裡有東振湖、開庄伯公等歷史文化資源,而到合作社這裡有我們在推銷這個地方,它會變成一個入口站,所以我們為什麼又打了一個生態池?這生 態池是要告訴人家,我們水圳原來有什麼生態資源。因為八八之後,水圳被淤沙、雜草取代,原有的生態看不到了,我們就希望來到這邊可以讓大家重新看到生態。 所以我們講說八八是一個災害,可是我們從這災害中找到我們的轉機……


引用出處: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<屏東見學速記2>重建中,想像與現實的落差:高樹大埔「五口井」的參訪紀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樹鄉產業的重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